茶葉與保健(1)

1. 為什麼說中國是茶的故鄉?

茶原產於中國,傳播於世界。我國西南的雲貴高原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那裏有得天獨厚、適於茶樹繁衍的自然條件,至今尚留存許多古老的野生大茶樹。當今傳佈於世界五大洲的茶種、種茶技術、制茶方法、品茶藝術以及茶的文化等,都起源於中國。此外,豐富的茶葉史料和現代生物科學的鑑定,都證明中國是茶的故鄉。

2. 茶樹的原產地是我國西南地區,有何依據?

我國西南的雲貴高原,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其依據是:第一,從近緣植物分佈看,茶在植物學分類中屬於山茶科山茶屬。世界上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屬380多種,我國西南至今就發現有15屬260多種;其次,目前雲貴高原保存有世界上數量最多、樹型最大的古茶樹,這也說明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第三,從古地理古氣候分析,我國雲貴高原許多地區沒有受到第四紀冰川的侵襲,具備茶樹起源的生態條件。

3. 我國有關茶葉的最早文字記載是什麼?

西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將篇》中,記錄了當時的20種藥物,其中的「荈、詫」就是茶。成文於秦漢時期的《爾雅》一書中也載有「檟,苦荼」。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國所發現的有關茶的最早文字記載。

4. 我國有哪些地方發現有野生古茶樹?

我國發現野生古茶樹的地方很多。除雲南的西雙版納和思茅地區發現有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樹外,雲南的昭通、金平、師宗、瀾滄、鎮康,貴州的赤水、道真、桐梓、普白、習水,四川的宜賓、古藺及廣西的鳳凰、巴平等地,發現有高達7-26米的野生大茶樹。

5. 我國何時開始人工栽培茶樹?代表人物是誰?

相傳,西漢時被稱為甘露普慧大師的僧人吳理真來到四川蒙山,植茶於蒙頂山五峰之間,號稱「仙茶」,據說,吳理真手植的7株茶樹至今尚留在蒙頂山的上清峰。

6. 唐代陸羽是何許人?對茶有何重大貢獻?

陸羽,字鴻漸,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西元733年出生,804年逝世。他是個棄嬰,由智積禪師撫養。他不願學佛而喜茶。因安史之亂,陸羽流落湖州,隱居苕溪。數十年中,他深入茶區,考察茶事,躬身實踐,總結經驗,於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完成並出版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這部專著的問世,有力地促進了茶葉生產和茶文化傳播。

7. 茶葉如何進行分類?

茶葉分類的方法很多,有的按採茶季節分類,如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產地分類,如安徽祁門的紅茶為祁紅,雲南的紅茶為滇紅,廣東英德的紅茶為英紅等;又如屯綠為安徽屯溪的綠茶,婺綠為江西婺源的綠茶等。有的按銷路分類,如內銷茶、外銷茶、邊銷茶等。但在茶葉生產領域一般將茶葉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這兩大類。

8. 按茶葉加工原理,中國茶葉分哪幾大類?

茶葉分類的方法有多種,目前較一致的分類法,是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個大類。基本茶類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烏龍茶)和紅茶,統稱六大茶類。另外,再加工茶類主要是指花茶、緊壓茶等。

9. 我國何時開始加工綠茶?

我國製造綠茶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以前。陸羽《茶經》中所說的餅茶,實際上就是古老的綠茶。綠茶的加工工藝由曬青到蒸青、炒青、烘青,乃至創製出片、針、眉、螺、珠等形狀不同的優質名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0. 紅茶是如何產生的?

「紅茶」之名最早見之於明初劉基的《多能鄙事》,但此書系後人偽托,不足為憑。紅茶產生的確切年代很難考知,較為可靠的說法是在道光年間。它的產生有點意外,據說,當時政局動盪,一支軍隊從福建崇安星村過境,佔了茶廠。進廠的一袋袋茶鮮葉因無法及時烘乾,被軍人用作床鋪,結果茶鮮葉積壓發酵,變成黑色,發出特殊氣味。軍隊一走,茶廠主趕緊將茶烘乾,裝箱運往福州,托洋行試銷。不料這種特殊氣味的小種茶竟引起外國人的青睞,在歐洲市場生意大好,於是外商年年來訂購,紅茶便風靡一時。這類紅茶被稱為「小種紅茶」,以後又發展為「工夫紅茶」,都是清代的產物。

11. 茶樹有哪些類型?

依茶樹樹型分,有喬木型(主幹明顯,植株高大)、小喬木型(基部主幹明顯,植株較高大)和灌木型(無主幹,植株矮小)三個類型;依葉片大小分,有特大葉型(葉面積>60平方釐米)、大葉型(葉面積40-60平方釐米)、中葉型(葉面積20-40平方釐米)和小葉型(葉面積<20平方釐米)四類。

12. 世界最高的茶樹有多高,位於何處?

據目前報道資料,世界最高的茶樹高32米。該茶樹位於雲南省雙江縣猛庫大雪山。

13. 一般茶樹有多高?

一般栽培的茶樹是灌木茶樹,自然生長可達1-3米,但栽培過程中不斷修剪和採摘,其樹高約80釐米左右。

14. 茶樹芽葉中影響茶葉品質的主要生化成分有哪幾種?

茶樹芽葉中,影響茶葉品質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和芳香物質等。

15. 為什麼說「高山雲霧出好茶」?

我國有不少名茶,如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均出自高山。高山能出好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高山的植被比較茂盛,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營養充足;二是高山雲霧繚繞,空氣濕度大,有利於芽葉保持柔嫩;三是高山日光輻射和光線的質量與平地不同,常常是漫射光及短波光較為豐富,有利於茶樹氮素代謝,對茶葉品質有良好影響;四是高山晝夜溫差大,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積累有機物質多,晚間溫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少,有利於物質的積累。所以說 「高山出好茶」,高山茶味濃香高,耐沖泡。

16. 有人說茶籽能榨制高級食用油,對嗎?

對。茶籽含油量平均為24%一25%。茶籽油屬於不幹性油,其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等所組成,另含有少量的硬脂酸、亞麻酸、豆蒄酸、棕櫚油酸等。茶籽油與橄欖油、花生油、油茶油極為相似,而且比油茶油和橄欖油更富含亞油酸。

17. 中國現代茶區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現代茶區的劃分是以生態氣候條件、產茶歷史、茶樹類型、品種分佈和茶類結構為依據,將全國劃為4大茶區,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18. 現代我國產茶地區包括哪些省(市)?主要產品有哪些?

(1)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北部,是我國最北茶區,屬茶樹生態次適宜區。包括甘南、陝南、鄂北、皖北、蘇北、魯東。茶樹品種多為灌木類中小葉種,如紫陽種、信陽種等,抗寒性較強。全區生產綠茶,有炒青、烘青、曬青等。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其品質香氣鮮爽,滋味醇厚。

(2)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屬於茶樹生態適宜區。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粵北、桂北及福建大部,為中國茶葉主產區,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2/3。區內茶樹種質資源豐富,茶樹品種主要有灌木類品種,小喬木類也有分佈。生產的茶類有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種特種名茶和花茶,是全國重點綠茶產區。這裏生產的名茶種類繁多,品名達幾百個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廬山雲霧、君山銀針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3)西南茶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部,屬茶樹生態適宜區,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包括貴州、四川、重慶等地以及雲南中北部和西藏的東南部。本區茶類眾多,有紅茶、綠茶、黃茶、邊銷茶、沱茶、花茶等。名茶的花色品種獨具風格,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有蒙頂黃芽、都勻毛尖、昆明十裡香等。區內茶樹品種資源十分豐富,既有小喬木、灌木類品種,也有喬木類品種。

(4)華南茶區:位於中國南部地區,屬茶樹生態最適宜區。包括福建、廣東的中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部、雲南省南部及海南、台灣等地。茶樹品種資源比較豐富,部分區域至今還生存著野生大茶樹,常與其他常綠闊葉樹種混生。栽培品種主要為喬木類大葉種,區內大葉種到處可以種植,小喬木和灌木類中、小葉種也有分佈。由於生態條件適宜,不僅可速生高產,而且品質優異,最適宜發展紅碎茶。生產的茶類有紅茶、普洱茶、烏龍茶、六堡茶,還有鐵觀音、鳳凰單叢等名茶。

19. 我國何時開始加工白茶?

我國古書中就有不少有關白茶的記載,如宋人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記有:「白葉茶……茶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取其第一者為鬥茶。」但這只是茶樹品種的不同,而不是加工方法的不同。後來所謂的白茶是品種與製法相結合的產物。1795年,福建福鼎茶農採摘福鼎白毫茶樹的茶芽,加工成銀針。1875年,福建發現茶葉茸毛特多的茶樹品種,如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1885年起就用大白茶的嫩芽加工成「白毫銀針」。1922年起開始以一芽二葉的嫩梢加工成「白牡丹」。

20. 什麼樣的茶叫名茶?

名茶是茶中珍品,是優越的自然條件、優良的茶樹品種、精細的採摘方法和精湛的加工工藝技術的結合,形成的品質優異,風韻獨特,色香味形俱佳,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較高的飲用價值,有一定的市場,並享有較高聲譽,為消費者所喜愛的茶葉叫做名茶。名茶的形成一般要具備四個條件:

(1)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鮮葉中有效成分的形成與積累,如高山雲霧出好茶;

(2)優良的茶樹品種,芽葉性狀、生化成分含量和生育期是名茶品質形成的物質基礎。如龍井43、中茶108等適制名優綠茶;

(3)嚴格的採摘標準,一般要求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進行採摘,而且芽葉均勻,特別是名優綠茶要求細嫩勻淨;

(4)精湛的加工工藝,具有形成獨特風格的外形和內質的加工工藝。

21. 我國十大名茶是哪些?

我國十大名茶至今沒有進行過統一評比,故目前說法不一。據 《中國食品報》1996年5月5日載,提出下列名茶為我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信陽毛尖、祁門紅茶、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六安瓜片和都勻毛尖。

22.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茶學專著出現在何時?由何人所著,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所著的《茶經》。此書初稿完成於西元8世紀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茶經》全書分三卷十章7000餘字。其內容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陸羽《茶經》系統地敘述了茶的名稱、用字、茶樹形態、生長習性和生態環境,以及種植要點;闡明瞭茶葉對人的生理和藥理功效;論述了茶葉採摘、製造、烹煮、飲用的方法,使用的器具,茶葉的種類和品質的鑑別;搜集了我國古代有關茶事的記載;指出了中唐時我國茶葉的產地和品質等,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茶葉的百科全書,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

23. 傳說中的神農氏是如何發現茶的?

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相傳在西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時代,神農為普濟眾生,嘗百草,采草藥。有一天,神農嘗到一種草葉,使他口乾舌燥,頭暈目眩。忽然,一陣風過,傳來一種清鮮香氣,抬頭望去,只見樹上綠葉蔥籠,神農信手摘下一片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味初苦,繼而清香甘甜,食後更覺氣味清香,舌底生津,精神爽朗,頭暈目眩減輕,口乾舌燥漸消。神農遂名之曰「荼」,這便是茶的最早傳說。

24. 吳覺農為何有「當代茶聖」之譽?

吳覺農先生(1897一1989)是浙江上虞人,他在青年時代就立志要為振興祖國農業而奮鬥,而對茶業感情尤深。當他知道了我國茶葉歷史悠久,曾飲譽世界,以後由於政治腐敗,生產落後,茶園荒蕪,民不聊生,致使茶業日趨衰退,一蹶不振,世界茶葉市場也漸為印、斯等國所奪,決心投身祖國茶葉事業。他曾東渡日本,學習現代化茶葉科技。留學歸國後,即為振興祖國茶業四處奔波。他與友人合作,先後創辦了茶葉出口檢驗所,擬訂了中國茶業復興計劃,建立了茶葉改良場,創建了全國第一個茶葉研究所和第一個培養高級茶葉科技人才的基地—復旦大學茶學系,還先後到印度、斯裡蘭卡、印尼、日本、英國和俄羅斯等地考察訪問以借鑑他國先進經驗,探索我國茶業振興大計。為了茶葉事業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他對茶業的貢獻很大,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譽為「當代茶聖」。

25. 武夷岩茶產於何地?其品質特點如何?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側的武夷山。山上多岩石,茂密的植被和風化的岩石為茶樹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元素,茶樹多生長在山岩之間,故稱岩茶。

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壯結勻淨,色澤沙綠,帶蛙皮小白點;內質香氣馥鬱悠長、具花香,湯色澄黃,滋味醇厚、回味醇爽,獨具「岩韻」,葉底肥厚柔軟,葉緣硃砂紅,葉片中央淡綠泛青,呈綠腹紅邊。

26. 奶茶是何人首創?

相傳唐代文成公主和親入藏後,最初生活很不習慣。每天婢女端來牛羊奶,不吃不行,吃了胃又不舒服,於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先喝半杯奶,然後再喝半杯茶,果然感覺胃舒服了些。以後她乾脆把茶汁摻入奶中一起喝,無意之中發覺茶奶混合,其味比單一的奶或茶更好。從這以後,她不僅早晨喝奶時要加茶,就連平時也喜歡加些奶和糖,這就是最初的奶茶。以後,藏族同胞沿襲成習,形成了至今人人喜好的「奶茶」。

27. 乾隆皇帝為何封龍井茶為「禦茶」?

浙江杭州西湖西南方,有個龍井村,是大名鼎鼎的龍井茶原產地。

相傳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中歇腳。和尚端上了當地名茶。乾隆皇帝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翠綠,清湯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嘗了一口,只覺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乾隆召見了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道:「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滴。群山起伏,宛如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之數。那茶,又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十八棵茶樹為「禦茶」。從此,龍井茶聲名遠播。

28. 鐵觀音茶名是如何得來的?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福建安溪松林頭鄉魏蔭虔誠信佛,每天清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清茶一杯奉獻在觀音大士前。天長地久,成了習慣。一天,魏蔭上山砍柴,偶爾路過一座觀音廟。他趕緊叩頭跪拜,拜著拜著,魏蔭只覺眼前一片亮晶晶的,定神一看,觀音廟前居然長著一棵奇特的茶樹。晨曦照耀下,葉面閃閃發光,而且十分厚實圓潤。魏蔭想:莫非觀音顯靈,賜我這株茶樹!真是天助我也。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將它挖出,移栽於茶園。以後,魏蔭用這株茶的葉片製成烏龍茶,色澤厚綠,重實如鐵,香味特異,比其他茶葉更為濃烈。一開始,人們順口稱它為「重如鐵」。後來,得知了魏蔭的奇遇,便改名「鐵觀音」。

29. 大紅袍的茶名是如何得來的?

相傳,古時候福建崇安縣有位縣令生了重病,求醫吃藥總不見效。武夷山天心寺的和尚知道了,便獻上山寺所產的茶葉。沒想到吃了幾次,大病居然痊癒。這位縣太爺感動至極,一天親臨茶崖,對著那棵茶樹三跪九印,焚香禮拜。然後,將自己的紅色朝服披在茶樹上,以表感恩之心。大紅袍的茶名便由此而來。

30. 現代茶具的質地可分為幾大類?

現代茶具依質地可分以下幾類:

1.瓷器:有粗瓷、精瓷的單個、成套成組茶具;

2.砂器:以宜興紫砂為代表,有單個的壺、杯、盞,也有成套的紫砂茶具;

3.玻璃:透明度好,便於泡飲名茶,以觀湯色和茶葉形狀;

4.金屬:堅固耐用,導熱性好,可澆鑄或衝壓成形;

5.搪瓷:色彩鮮麗,耐用性好;

6.塑膠:不怕磕碰,便於攜帶,可塑性強,適於各種複雜形制,但有異味,一般居家不用;

7.漆器:脫胎漆器,古光黝黑,彩繪生動,清亮鮮麗;

8.竹器:竹殼瓷心,野趣飄逸。

31. 選用茶具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選用茶具主要應著眼於蘊香育味。同時,也要儘可能考慮美感的要求。一般地說,在選擇茶具時,一要看造型是否美觀;二要看質地是否理想;三要看有無異味;四要看茶具密合度如何;五要看出水是否流暢;六要看使用是否順手。

32. 如何使用新買的紫砂壺?

一件新壺啟用之前,應先用砂布將茶壺外表通身仔細打磨一遍。如果沒有舊砂布,可將新砂布自相摩擦,使鋒頭減退後再磨壺身。但打磨只能適可而止,不可過分,以免損傷壺面。然後洗淨內外的泥粉砂屑,用開水燙過,便可泡茶使用了。新壺注滿熱茶時,不時用乾淨的濕布揩拭壺身,時日稍久,壺身便色澤深黯沉靜,發出亞光。認真使用十天半月之後,壺的外觀就大不一樣了,使用愈久,愈是奪目,所以,紫砂壺有越用越新說法。

33. 我國宋代的五大名窯是?

官窯、鈞窯、汝窯、定窯、哥窯

34. 主人敬茶或添水時,客人用中指和食指在茶几或桌面上輕點示謝的禮儀源於何時,是何含義?

這一禮儀始於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相傳,乾隆南遊蘇州,帶了幾名侍從,微服到某茶館飲茶歇腳。其時春意融融,茶香誘人。乾隆茶癮又大,見堂倌一時照顧不過來,竟忘了身份,手執茶壺為自己、也為隨從斟起茶來。乾隆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令隨從們手足無措:下跪接茶吧,唯恐暴露了皇上身份;要是不下跪,又違反了宮中禮節,實為大不恭。這時,有個隨從靈機一動,伸出右手,彎曲中指和食指,朝著皇上輕叩幾下,形似雙膝下跪,叩謝聖恩。眾隨從心領神會,立即效仿。乾隆見狀大喜,輕聲誇獎道:「以手代腳,誠意可嘉!」

此後,這一禮俗便逐漸流傳開來。不過時至今日,為方便起見,兩指彎曲狀似雙膝下跪的姿勢已逐漸為兩指平放所代替。

35. 功夫茶是哪裏的飲茶習俗?

功夫茶流行於福建的閩南和廣東的潮汕地區,這是一種極為講究的飲茶方式。

喝功夫茶配有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稱「烹茶四寶」。一是玉書碨,即一隻赭褐色扁形的燒水壺,容水僅四兩左右;二是潮汕爐,用以燒開水;三是孟臣罐,一種紫砂茶壺,大小像鵝蛋,容水僅一兩多;四是若琛甌,一種小得出奇的茶杯,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僅能容四毫升茶湯。

摘自中國茶葉學會特整理編輯《新茶知識100問》,

其中部分內容摘自劉祖生老師的《中國茶知識千題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b2y9q3o.html